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(记者余佩璇)“如果对天地没有敬畏,对众生没有悲悯,你就不要做演员。”近期,演员萨日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,演员要始终打开体验生活的“触角”,不断尝试、探索和思考,拓展表演的可能性。
“做演员,首先要理解人物角色。”萨日娜说,角色塑造要有“人”味,有烟火气,才能传递真实情感。1995年,萨日娜出演电视剧作品《牛玉琴的树》,为真实塑造治沙英雄牛玉琴这一角色,自小在城市中长大的萨日娜跟着人物原型在大漠体验生活。“一进屋就是泥土地、土炕和油灯,每个人身上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,这些景象给我极大震撼。”萨日娜回忆说,当时农村生活对她来说完全是空白,经过深入、扎实地体验,慢慢地有人以为她就是本地人。“我心里特别高兴,这是打破自己原有的壳,重新塑造的人物。能够‘贴在这片土地上’,我就一定能够演好角色。”
《闯关东》中执着刚毅的文他娘、《那座城这家人》中温柔贤惠的冯兰芝、《人世间》中质朴无华的李素华……萨日娜在荧幕上塑造了许多经典的“母亲”角色,甚至被称为“母亲专业户”。每个“母亲”角色都各具风格。面对大量同类型的角色,为了避免表演同质化,萨日娜不断精进演技,从共性中寻找不同角色的个性和突破。“每个母亲对孩子豁达的爱是一致的,但区别在于爱的表达方式与时代差异。演员要做的是从文字中挖掘更深的含义,在别人没有发觉的地方去感受和创作。”萨日娜说。
“我珍惜每一个表演的机会,年龄不是困境,如果可以,我想一直演下去。”萨日娜说,演员与角色应该双向奔赴,她希望从角色中不断汲取对生活的态度,再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。“塑造角色要先把自己‘掏出去’,把角色的灵魂‘装进来’,人物完成后再把自己‘拿回来’。反复的过程像是在银行存钱,只取不存就会透支,需要不断反思、精进能力。”
萨日娜说,好作品需要时间反复打磨。在文艺创作的广阔天地里深耕细作,要用真挚的情感、深邃的思考、独特的视角,捕捉能够触动人心、引领思潮的瞬间,然后通过高质量的文艺创作呈现给观众。